書籍目錄
內容簡介
先體系、再記憶
最新修法、實務及考題
作者介紹
現職:執業律師
學歷:國立臺北大學法學碩士
經歷:行政法院法官助理—稅務專股
著作:租稅秩序罰之責任條件與歸屬—碩士論文(獲得台灣法學會碩士論文獎)
線上課程:
行政訴訟書狀撰寫實務—稅務爭訟篇(新學林,2022年)
行政訴訟書狀撰寫實務—政府採購篇(新學林,2022年)
四版序
本次改版主要針對民國111年行政罰法、行政訴訟法及法院組織法的修正,增補或刪改一些論述,並增加近年重要的實務見解及國家考試題目。就目前國家考試的趨勢而言,實例題越來越靈活,一般公務員高考也越來越少見單純的「記憶性申論題」類型,故本次改版刪減了部分國家考試題型及說明,希望可以精簡內容。
本書主要在於帶領讀者建構一套可以處理行政事件及行政救濟程序的架構。因為不管讀者未來要履行公務員業務或律師執業,唯有依照體系按部就班的分析事實、搜尋法律見解,才能夠進一步解決問題的癥結。然在考試上,為求時間成本效益的最大化,除以本書為基礎外,建議讀者至少應以近5年的國家考試題目為範圍,擬定與國家考試相同的作答時間,逐一練習作答,並檢討論述及行文的方式,以達事半功倍之效。
112年1月14日
黃郁炘
書籍目錄
本書使用說明 I
1 行政法相關概念的理解與思考
【第一節】完全攻略手冊 1-5
【第二節】行政法於法體系之定位 1-7
【第三節】行政的概念 1-9
【第四節】公法與私法的區分 1-11
一、緒論 1-11
二、公、私法區分之理論 1-13
三、結語 1-24
【第五節】行政法之法源及其位階 1-26
一、行政法之法源概念 1-26
二、行政法之法源及其規範體系 1-32
專題研究—十八趴—公教人員優惠存款與信賴保護原則 1-45
2 行政之法律拘束與形成自由
【第一節】依法行政原則 2-4
一、法律優位原則 2-4
二、法律保留原則 2-5
【第二節】行政之裁量 2-15
一、行政裁量的概念 2-15
二、行政裁量之種類 2-16
三、行政裁量之司法審查與裁量瑕疵理論 2-17
【第三節】不確定法律概念與判斷餘地 2-21
一、不確定法律概念的意義 2-21
二、司法審查與行政機關之判斷餘地 2-21
3 行政法體系性思考步驟—以行政作用為中心
【第一節】掌握案例事實的基礎步驟 3-9
一、系爭行政行為的整理 3-9
二、系爭行政行為的定性 3-10
三、系爭行政行為屬於何階段的判別 3-16
【第二節】基礎規範或基礎處分的合法性審查 3-17
一、系爭行政行為有無法律上依據? 3-17
二、系爭行政行為的形式合法性審查 3-18
三、系爭行政行為的實質合法性審查 3-27
【第三節】行政執行階段的合法性審查 3-33
一、法律依據的探求與確認 3-34
二、是否由法定管轄機關所為 3-38
三、是否使用法定執行方法—法定間接、直接強制方法 3-38
四、是否符合正當程序—行政機關告誡義務之履行 3-39
【第四節】行政救濟之構造 3-41
一、行政救濟之概念 3-41
二、涉及行政處分之訴訟類型 3-44
三、非涉及行政處分之訴訟類型 3-52
四、其他訴訟類型 3-58
【第五節】國家違法行為之損害賠償與合法之損失補償 3-61
一、國家賠償責任 3-61
二、行政上之損失補償 3-62
【第六節】重要題型講解與演練 3-64
4 行政行為形式—行政處分
【第一節】行政處分之概念 4-8
一、行政處分在行政法之地位 4-8
二、行政處分之特性 4-10
三、行政處分之法律要件 4-11
專題研究—重覆處置與第二次裁決 4-25
四、專論—暫時性行政處分 4-40
五、相關考題 4-42
【第二節】行政處分之附款 4-52
一、行政處分附款之概念 4-52
二、附款之種類 4-53
三、附款之容許性與合法性 4-60
四、對附款之行政爭訟 4-61
【第三節】行政處分之形式合法性審查 4-68
一、確定行政程序法之適用範圍—兼論特別權利關係理論 4-68
二、是否由法定管轄機關所為 4-85
三、是否符合法定程式 4-87
四、是否符合正當程序 4-95
專題研究1—行政調查 4-95
專題研究2—行政程序上閱覽卷宗 4-99
專題研究3—論人民陳述意見權利的範圍 4-101
五、是否具備生效要件 4-107
專題研究—行政處分之利害關係人應如何認定? 4-107
【第四節】行政處分之實質合法性審查 4-109
一、是否符合法定構成要件 4-109
二、是否構成行政裁量瑕疵 4-109
三、內容是否明確、可行 4-109
四、內容是否符合行政法上一般原理原則 4-110
【第五節】行政處分之效力 4-112
一、概說 4-112
二、行政處分之無效 4-113
三、行政處分之存續力 4-116
四、行政處分之廢棄 4-122
五、行政處分之轉換 4-135
六、行政程序之重新進行 4-136
5 行政行為形式—行政契約
【第一節】行政契約之概念及要件 5-6
一、行政契約之概念 5-6
二、行政契約之法律要件 5-13
【第二節】行政契約之類型 5-19
一、概說 5-19
二、對等關係契約及隸屬關係契約 5-20
三、和解契約 5-22
四、雙務契約 5-25
專題研究—學校教師與學校間關於解聘、停聘或不續聘之法律關係 5-29
【第三節】行政契約之瑕疵 5-36
一、概說 5-36
二、行政契約之共同無效原因 5-37
三、隸屬契約之特別無效原因 5-38
四、行政契約無效之效果 5-40
五、行政契約之請求權時效—兼論公法請求權時效 5-45
【第四節】行政契約關係之進展 5-52
一、概說 5-52
二、契約之履行與協助 5-52
三、人民不可預期損失之補償 5-53
四、基於公益之調整或終止 5-55
五、情事變更之調整或終止 5-58
六、契約履行之障礙 5-60
七、行政契約之執行與爭訟 5-63
【第五節】雙階理論之發展與運用 5-70
一、雙階理論之緣起與內容 5-70
二、修正式雙階理論之發展與實踐 5-86
6 行政行為形式—行政罰及其他行為形式
【第一節】行政罰之概念及性質 6-5
一、行政罰之概念 6-5
二、行政罰之性質 6-19
三、行政罰法之定位 6-21
【第二節】行政罰之處罰要件 6-23
一、概說 6-23
二、違反秩序主體 6-29
三、構成要件 6-30
專題研究—授權明確性原則與法規命令 6-43
專題研究1—空白構成要件填補規範係屬「事實變更」或「法律變更」? 6-51
專題研究2—裁罰基準表變更是否有行政罰法第5條之適用兼論行政規則 6-53
四、違法性 6-60
五、有責性 6-62
【第三節】複數行為人 6-68
一、共同違法 6-68
二、兩罰制 6-72
【第四節】競合理論 6-76
一、「行為」之概念及態樣 6-76
二、行政罰與刑罰之競合 6-95
【第五節】裁處時效之規定 6-114
一、概說 6-114
二、實務爭議問題研討 6-115
【第六節】不當得利之追繳 6-119
一、不當得利追繳之概念及要件 6-119
二、實務上關於不當得利追繳之案件 6-121
7 行政執行
【第一節】概說 7-4
一、基礎處分與行政執行行為之區分 7-4
二、行政執行程序之開始與終結 7-7
【第二節】公法金錢給付義務之強制執行 7-10
一、執行之要件 7-10
二、執行之內容 7-11
三、執行之方法 7-17
【第三節】行為或不行為之強制執行 7-25
一、概說 7-25
二、執行方法 7-25
三、執行之程序 7-30
【第四節】即時強制 7-32
一、即時強制之概念 7-32
二、即時強制之要件 7-32
三、即時強制之方法 7-33
【第五節】行政強制執行之法律救濟 7-37
一、概說 7-37
二、行政執行法之聲明異議 7-37
8 行政救濟
【第一節】行政救濟體系概說 8-5
一、概說 8-5
二、民國112年8月15日施行之行政訴訟法修正重點 8-12
三、民國109年1月15日行政訴訟法修正重點整理 8-33
四、行政救濟之思考流程 8-36
【第二節】訴願 8-44
一、概說 8-44
二、訴願人 8-49
三、訴願管轄 8-53
專題研究—管轄權限之變更與移轉 8-54
四、訴願之審查決定及救濟 8-58
【第三節】行政訴訟 8-67
一、行政訴訟之一般要件 8-67
二、各種行政訴訟之特別要件 8-71
專題研究—行政處分之消滅與行政救濟途徑的選擇 8-71
專題研究—預防性不作為訴訟 8-96
三、行政訴訟之當事人 8-107
四、行政訴訟之審理 8-117
專題研究—租稅債權之保全為限制出境處分之判斷 8-121
專題研究—刑法關於重傷定義之修正—課予義務訴訟之判斷時點 8-122
專題研究—課予義務訴訟可否類推適用情況判決 8-132
五、暫時權利保護制度 8-137
六、上訴及抗告程序 8-146
七、再審之審理 8-149
9 國家賠償與損失補償
【第一節】國家責任概說 9-5
【第二節】國家賠償 9-8
一、國家賠償之理論基礎 9-8
二、公務員行為之賠償責任 9-9
三、公共設施之賠償責任 9-30
四、國家賠償請求之程序 9-33
【第三節】損失補償 9-44
一、概說 9-44
二、徵收 9-45
三、類似徵收之干涉 9-47
四、徵收作用之干涉 9-48
五、犧牲補償請求權 9-49
附錄—歷屆試題索引 A-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