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4四等書記官-廖O婷上榜心得
上榜學員:廖O婷
【前言】
因為自己本身是法律系的,所以在準備司律考試時,順便也一起準備與其考科高度重疊的司特考試。當初會做這樣的安排,是考量到兩個考試的範圍相近,準備其中一個時,另一個也能同時受惠,不僅節省時間,也能讓知識更全面。我自己的讀書方法是先將全部的參考書完整看過一遍,第一次閱讀時不求太快,而是著重於理解整體架構與觀念的建立。我會一次只讀一科,並根據該科書本的頁數訂定期限,例如一星期要看完幾章,或在十天內完成某一本書,如此能讓讀書進度更具體,不會因為範圍龐大而感到焦慮。
【成績】

【讀書心得】
在第一輪閱讀的過程中,我會一邊畫重點、一邊在旁邊做簡單的筆記,方便之後複習時可以快速回顧。當全部的參考書都看完之後,我就會進入第二階段——看解題書。這個階段同樣是一次只讀一科,因為我覺得專注於一個領域能夠讓理解更深入。解題書的好處在於能讓我了解命題方向與出題老師重視的觀念,透過不斷練習題目,可以檢視自己是否真正掌握各章節的重點,也能訓練思考如何用考試的角度作答。
等到所有參考書和解題書都讀完後,我才會開始看函授課程。之所以將函授放在最後,是因為我自己覺得函授比較像是總複習與統整性概念的整理。前面透過參考書和解題書打好了基礎,再輔以老師在函授中提點的重點、常見爭點與解題思維,能讓整體脈絡更清楚。許多時候,老師的講解會讓我「豁然開朗」,原本只是死背的條文與理論,在老師的歸納與案例說明下變得有脈絡、有邏輯,也更容易記住。這個階段我會邊上課邊筆記,把老師補充的關鍵字、實務見解或判決整理進自己的筆記裡,讓內容更貼近出題方向。
不過,我認為讀書方法並沒有絕對的好壞。身邊也有上榜的朋友是一次讀兩三科輪替,藉此維持對各科的熟悉度,也能避免長時間面對同一科目而產生厭倦。每個人的專注力與記憶方式不同,因此我覺得讀心得文的大家只需要參考各種方法,最後找到最適合自己的節奏與策略,才是最重要的。能持之以恆、貫徹到底,比盲目模仿別人更有效。準備考試本身就是一場長期戰,唯有了解自己的節奏與狀態,才能穩定走到最後。
【課程心得】
至於「讀享」的函授師資,我真的覺得非常優秀。很多科目甚至採雙師資制,可以選擇不同老師的講解來互相補強。例如我自己在刑事訴訟法這科比較薄弱,於是選擇看Jango老師的課程。老師的講義整理得非常詳細,除了條文架構清楚外,還會在上課時再度提點講義中的重點並逐一講解。老師講解的方式條理分明,讓我能夠把握住每一章的核心概念。透過「一邊上函授、一邊搭配講義」的方式,我明顯感受到自己對刑事訴訟法的理解越來越深,不再只是死記條文,而是能掌握制度背後的邏輯與爭點。
另外,程穎老師的進階講義與補充秘笈也讓我獲益良多。這些教材內容相當豐富,涵蓋了許多我之前沒注意到的民法爭點與實務見解,讓我意識到原來自己在第一輪閱讀時還有不少盲點。老師的整理方式十分系統化,常會把相似的條文與爭點放在一起比較,使我在複習時更能掌握整體架構,也學會如何在答題時抓住爭點、精準表達論理。
對我而言,刑法總則一直是非常不容易理解的部分。當初在準備時,我覺得連芯老師的刑法課程相對比較難一些,但老師非常用心,會透過「三階層」的結構幫我們逐步釐清各爭點。雖然剛開始上課時常覺得內容艱澀、邏輯複雜,但隨著老師反覆歸納整理、搭配實例說明,我逐漸能理解三階層的運作方式,也學會如何運用這套分析邏輯解題。從原本一竅不通,到後來能掌握理論與實務的連結,讓我對刑法總則的學習有了極大突破。連芯老師上課時的條理性與對學生的耐心,真的讓我受益匪淺。
【結語】
整體來說,我覺得準備國家考試最關鍵的,是在漫長的備考過程中找到「節奏感」與「信心」。當你能掌握每天要完成的進度,並在累積中看到自己的成長時,就會慢慢產生動力。過程中難免有挫折、懷疑與疲倦,但只要不放棄、不亂了步調,就一定會有收穫。找到適合自己的方法,選擇信任的老師,踏實地完成每一階段的任務,相信最後都能迎來理想的結果。雖然這段路不輕鬆,但當看到成績單上出現自己的名字時,所有辛苦都會變成值得的回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