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3律師(智財)-曾O怡上榜心得
上榜學員:曾O怡
【背景】
畢業於台北大學法律系,目前就讀於台灣大學法研所(商事法組),大學期間一半的時間都在玩社團,曾經想挑戰校內書卷獎但是每次都失敗,大三結束的暑假才真正開始打起精神讀書。
【進度】
以113年2月研究所考試為分界,因為研究所志在台大商法組,所以在這之前主力放在民法、商法、刑法、民訴(邱派),研究所考試結束後才開始接觸公法以及刑訴。同年一試結束後參加司法特考(行政執行官),雖然最終沒考上,但是參加司法特考有助於在一試結束後快速進入二試狀態,非常推薦可以報名司法特考練筆。
【成績】
【讀書方式】
相較於一本書主義,我更喜歡透過多本解題書互相參照,比較能迅速且全面地掌握一個概念,所以每一科我都會有2-3本解題書作為輔助,並且透過大量練習完整的題目,來訓練解題的速度、排版以及抓爭點的能力。
【作息與心態】
在作息上我一般6:30起床,悠閒的吃個早餐後8:30坐在閱覽室開始讀書,一天專注讀書以及練題目的時間大約落在8小時左右,看函授的時間不計入。在準備國考的心態上,我覺得最重要的是專注在自己身上,今天的自己只要有比昨天的自己更好一點點就夠了,跟別人比讀書時常、讀書速度除了製造焦慮沒有任何意義。
壹、一試準備
一試準備主要靠刷近四年考古題,每一年度刷四次左右,反覆出現的法條一定要背熟,搭配讀享一試總複習函授作為補充,基本上無論大小科我都有花一定的心力準備,千萬不要聽信一試隨便讀都會過的傳聞,以免發生+365的悲劇。
貳、二試準備
一、民事法
民事法可以說是司律上榜與否的關鍵,在準備研究所期間花了非常大量的心力在讀民法,除了閱讀解題書、大量練習題目外,我也會對老師的文章進行摘要(大約40-50篇),今年很幸運在民一的部分考出我有準備到的文章,至於民二的部分,我也花了不少時間在準備解題書、文章等等,或許是考試當下太緊張的緣故,沒有看出爭點導致考得有點慘烈。特別感謝程穎老師的民事財產法、身分法總複習,講得非常好,講義也整理得很仔細,減少了很多整理資料的時間。
二、公法
公法的準備上,除了解題書之外,直接閱讀釋字、憲判字(主文、理由書、意見書)、大法庭、行政函釋等等實務見解也很重要,尤其是在遇到完全沒看過的題目要如何下手(例如:地球之友),如果平常有閱讀實務見解的習慣會比較容易找到方向。至於釋字、憲判字要不要背字號,我自己在考前兩個禮拜大約準備了50個釋字、憲判字,不過一個都沒派上用場,考試疑似有寫錯字號,不過我想內容正確應該不至於有太大的不利益。
三、刑事法
在刑法的部分,從全修班、總複習都是聽連芯老師的課程,特別推薦老師的總複習課程,整理了非常多重要的文章以及觀念。在刑事訴訟法的部分,大推Jango總複習以及解題書,今年考題基本上都有命中,搭配幾篇老師的文章服用,就足以應付司律考試了。
四、商法
商法的部分主要是靠準備研究所時期累積的文章,特別感謝齊軒老師的公司法以及證交法總複習,基本上研究所考完就很少再碰商法了,齊軒老師的總複習內容、深度都非常充分,讓我的公司法、證交法分別拿到37分以及20分的成績,至於保險法的部分,主要是靠葉啟洲老師以及汪信君老師的文章,本來以為不太會有問題,結果完全猜錯方向導致分數有點慘烈,人果然還是不能太鐵齒。
五、選試(智財)
智財的部分主要也是靠齊軒老師的總複習搭配兩本解題書,考前兩個禮拜專心在讀公法,太久沒碰智財導致考得不是很好,這個部分就不多寫什麼了。
【結語】
準備國考是一場孤獨且漫長的旅程,偶爾停下來休息一下也無妨,只要每天進步一點點,最後一定會到達終點的。最後謝謝民法、民訴、商法特戰、刑訴讀書會以及所有曾經幫助過我的老師、學長姐,以及一起奮鬥的夥伴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