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3律師(智財)-伊藤林上榜心得
上榜學員:林O霆
【背景】
國立台北大學法律系的普通學生,大學在學期間沒有拿過書卷獎,大一到大三成績排名大約是70%,大四更沒有花心思在學校課業上,導致排名更後面又是另一個故事了……。
在大四的時候應屆考上政大法研所財經法組(台大商法組備取2、北大財經法組備取1)。
至於準備時間的話,跟大多數法律畢業生一樣,從大三升大四的暑假開始準備研究所,研究所考完後放縱一個月,4月開始準備司律二試的科目,到當年度的10月考二試,總共一年又兩個月的時間。
會想要準備考司律考試,純粹就是被社會的群體價值綁架,認為法律系就應該去當律師、司法官;再加上同儕都是往這個方向前進,就告訴自己不能輸給其他人,也踏上了這條不歸路。
【成績】
113司律一試成績
綜合法學(一) (刑事法、法律倫理) 98
綜合法學(一) (公法、國際法) 106
綜合法學(二) (民事法) 110
綜合法學(二) (商法、強制執行法、法學英文) 74
總分:388
113司律二試成績
國文 66
憲法與行政法 99.5
刑法與刑事訴訟法 119.5
民法與民事訴訟法(一) 84.5
民法與民事訴訟法(二) 100
公司法、保險法與證券交易法 46.5
律師選試(智財) 39.5
總成績: 555
排名: 71 (司法官249)
【讀書暨筆記方式】
壹、讀書方式
每一科的流程都長一樣,先看全修班的函授之後,再看參考書,最後看解題書,接著練習考古題。
貳、筆記方式
小弟我極度「不」推崇做那種精美筆記的,無論是手寫或是用notion之類的筆記程式,這個論點是立基於以前自己花過非常多時間做這種筆記,茲析述如下:
個人建議,如果想要一年就考上,捨棄掉那種複習模式,主要是那非常浪費時間,而且幾乎不可能會有空再去看那些筆記,還有可能因為自己理解錯誤做出錯誤概念的筆記,反而得不償失,不如把那些時間多看幾遍參考書或解題書,才是準備考試的最佳解法;我身邊大多數應屆上榜的同學們,普遍也都認為無論從吸收效率或時間考量,多讀幾次書絕對比較實在。
不過後面會提到,筆記固然是要做的,只是要做的那種可以在考場上讓自己考前複習,真的有助於考試表現的筆記。
我覺得最最重要的紀錄方式,莫過於利用分科法典,每家出版的分科法條本應該都差不多,所以不用太糾結。只要平常看書的時候遇到爭點、學說實務見解等等,你覺得很重要但又很有可能過目即忘,就用一張便條紙寫下來之後貼在相關的法條旁邊;如果不想要看起來很厚也可以找空白的地方記下來,下次遇到相關的議題就可以翻出來看。
像我考前最常看的還是我的分科法典上面的筆記,畢竟累積了一年多的精華,還可以搭配法條背誦,對考前臨時抱佛腳很有幫助,大推。
參、計畫制定
準備研究所的時候,我有試過把每天每個時刻要做的事情,都記下來,然後逼自己每天都要按照計畫作息;後來發現大部分的時間都是計畫趕不上變化,到最後全部的計畫都延宕了至少一個月,只剩下增加焦慮的功用而已。
所以我在研究所考完後,針對司律的計畫安排都是:把「每個月要念的科目列出來,把這個規劃記在腦海裡,接著在每個月初針對該科目對應的書籍安排每周要完成的進度;且沒念完的進度只要在隔週補足即可」
這個模式在保有彈性的同時,還很有條理,而且用大的時間跨度的計畫,可以更沒有負擔的提醒自己每個階段該做什麼事。
【各科準備】
壹、民法
我是商法組的,考研的時候已經花大把時間在財產法上,我覺得民法這科要再細分成財產法以及身分法,分別適用不同的準備方式。
貳、財產法
看完全修班函授後,分別看完陳聰富老師的「民法總則」以及「侵權行為法原理」、坊間整理財產法的爭點書、王O鑑老師的「不當得利」前30頁左右,如果是準備研究所考試,上述提到的書籍至少都要看過兩次以上,但如果是直接準備司律可以只看一次。
不過我在民法的部分就沒有去看解題書,而是把爭點書看了三遍,加上研究所考前練習的研究所考古題,以及司律二試前一個月,用司律的考古題練習開標。
前面提到我沒有看民法的解題書還有一個原因,準備研究所考試的時候,我跟身邊的同學組了一個每周都會寫一份民法考卷的讀書會,完整計時之外,寫完也會一起討論整份考卷應該要怎麼開標,具體涉及的爭點是甚麼,所以我在準備司律的前半年,就已經把民法解題的方法練習得差不多了,後半年也就沒有另外再看解題書。
建議沒辦法組讀書會的考生們,還是去買一本解題書對照自己寫的考卷,會比較能夠掌握爭點的編排,也會比較有安全感一些。
參、身分法
畢竟今年完全沒考到身分法的爭點,所以我的讀書內容大家稍微參考一下即可。
因為台大商法組歷年都會有一題身分法的考題,考研時我也有看完全修班的函授,再加上坊間身分法的解題書,以及台大黃詩淳老師的文章集,就司律考試準備來說還算是有些基礎,所以二試前的9月有花一兩周的時間,翻了一下坊間薄薄的爭點書,並且做成簡易的考前筆記(不是前面所說的精美筆記,大約4~5頁的手寫隨記而已);並且在二試前也有做了近8年的身分法考題。
肆、民事訴訟法
台大商法組也有考民事訴訟法,我在考研前有把許O宦老師的口述講義上下冊都看完,上冊看了兩遍左右,並輔以坊間的爭點書。
就我個人的經驗而言,民訴的正規班函授可以看,但看完之後大概才完成了民訴5%的進度,需要至少再配合一本完整的參考書閱讀(我的話是看許老師的大作),把這科的體系都植入腦海,後續看爭點書以及解題書的時候,才不會亂了陣腳。
因為要趕公法及刑事法的進度,所以二試前我只有辦法花考前兩個月的時間,把上述爭點書拿出來看司律最常考的幾個章節(如共同訴訟、證據、爭點整理、判決效力……)。
在最後一個月,每周花一兩天看解題書,再把爭點書中最重要、容易忘記的考題,擷取到我的考前筆記當中,並且拿近幾年的司律考古題來練習開標。
最後這點非常重要,因為我覺得民訴的解題架構,相較其他科目會更加吃重,而且版面看起來清晰,也可以讓老師一目了然,對分數自然有益處,所以一定要至少練習開標;
但我會建議沒有準備研究所的人,還是要練習寫一下整份考卷會比較保險。上面說我只練習開標,是建立在知道內容要怎麼鋪陳的情況下(小弟我台大民訴卷有拿到一半分數)。
伍、刑法
打底結束後(全修班+參考書),我會推薦大家直接選一本自己喜歡的解題書,反覆閱讀。看完第一遍就開始針對每一個法條的重要爭點,挑解題書裡面的題目來練習,至少練習開標,並且記憶每個爭點的關鍵字。
並在最後二試前,將總複習中老師提到的近年重要爭議、自己以前讀書總是記不起來的部分,做成重點筆記,跟其他科一樣,以利二試考前半小時參閱,真的會有意想不到的奇效。
陸、刑事訴訟法
從4月開始每個月陸續都有碰刑訴,因為學長姐都說刑訴跟行政法是國考最重要的兩科,一樣先看正規班函授,再來看一遍函授老師出版的參考書,接著直接進到解題書。
但刑訴解題書的讀法我想特別說明:我會建議大家看不管哪本解題書,都一定要分章節去看,而不是「今天來看個100頁好了」的心態;雖然有些老師會告訴大家「每一個章節要融會貫通,考試會把很多爭點合在一起考!」,老師的話固然沒有問題,但這應該是兩個層次的事:(民訴也是一樣,訴訟法的唸法雷同)
一、要先針對單一章節的細節內容理解
二、才有辦法去解複數章節合體的題型
接著一試一定要看總複習,老師會把近年的考題做統整,並且複習比較會考的那些條文,拜託一定要看!二試前除了總複習外,刑訴這科也建議大家把總複習講義裡「老師說很重要的部分、容易出成考題的爭議」做成考前筆記。
考前筆記的話,我是會把每個重要爭議做成答題模板,例如今年考出來的112憲判9律師事務所搜索案、誘捕偵查(犯罪挑唆)等等的爭點,都是我在考前30分鐘看著我的筆記複習,才讓我拿到這麼好的成績(刑訴的部分),所以拜託大家一定要做一些考前可以看的筆記!(再次重申:不是開頭提到的精美筆記)
柒、憲法
憲法這科沒有看全修班函授,主要是想把時間花在主科上,其次是有很大機率上完課都忘光了,所以我索性就直接買參考書來讀,而且比較著重在基本權的內容、憲法訴訟法的爭議(因為今年考試附的法條新增了憲訴法,但今年應該沒有考到,小弟不負責任推測明年有很高的機率會考出來,大家要再多加留意);
不過今年慘痛的考試經驗,提醒考生們還是要盡力把全部的章節都看過,並且讓自己保留「考出『基本權』以外爭點,都還有辦法有條理寫出內容」的能力。參考書讀了一遍後,就緊接著狂背解題書中的基本權模板,以及釋字(尤其近年憲判字)的意旨。
捌、行政法
看完函授後,發現時間不太足夠,便直接買了解題書來熟悉考題,看我的公法成績就知道,其實我的公法歷程不太能當作參考,雖然今年真的考得很偏也有關係,但小弟還是建議大家看完函授後,盡可能把參考書看完,再進入解題書,不然底子真的會很差。
像我第一次看到考古題時,是真的寫不出任何東西。解題書只是幫我們把我們腦海中的千頭萬緒,捋成一個金字塔,方便輸出而已;如果像我甚麼思緒都沒有,看再多解題書也無法做好解題的工作。
建議大家去買那種目錄有比較大空白區域的解題書,這樣可以把對應的題目的重點寫在目錄,最後階段要複習時用來望文生義,看著當初自己寫的關鍵字去回憶該題的解題架構跟所涉爭點,對爭點跟架構的記憶很有幫助!
玖、商法
先跟大家說聲抱歉,大家可能覺得商法組怎麼商法會考這種分數,希望你們可以引以為戒,即便考上心目中理想的法研所組別,也不能完全放掉你的擅長科目。小弟我就是在二試前完全沒有碰商法,才導致考試發揮不理想。
商法以考試導向,真的不需要去讀教授們的書,挑坊間參考書中,自己看得順眼的即可;因為商法只要解題架構嚴格遵照「大前提(法條、立法目的)、小前提(爭點)、涵攝、結論」的架構去寫,就可以拿到一半以上的分數;小弟我商法會低於50分,單純是因為保險法內容寫偏了,再加上考法研所的經驗,確定按照上面的架構去答題是沒問題的,但內容就要靠各位個人造化了。
公司法、證交法:看參考書、爭點書就好,剩下就是去練習考古題
保險法:除了參考書,我建議還是可以買一本解題書做參照,因為保險法的解題相對於其他兩科會稍微複雜一些,要拿到高分其實不容易。
【讀書時間安排】
2月~3月:休息
3月~4月:刑法刑訴打底
4月~5月:刑訴解題書、憲法參考書
5月~6月:憲法參考書、行政法
7月:一試準備(花一個月準備一試即可)
8月:民訴複習(爭點書、解題書)、身分法爭點書
9月:背釋字、憲判、刑事法公法總複習(狂看解題書)、各科二試總複習
10月:主要複習行政法、刑訴,整理民商法的二試總複習講義內容
【一二試準備方法】
壹、一二試
一試只需要花一個月去看總複習、練習考古題即可,不要花過多時間在上面,畢竟二試的答題需要長期養成,主軸還是要放在二試。
考完研究所是2月中左右,我讓自己休息一個月整,3月中開始回歸念書的狀態,但其實到4月中左右都還是找不太到當初準備研究所的讀書節奏。大家在那個當下一定會很慌,但請不要因此妄自菲薄,只要繼續維持讀書的規律,再過幾周就會找回狀態,不需要擔心!
而且其實也不用特別針對二試,做什麼有別於以往讀書方式的改變,只要按照上面各科的準備方法,一步一腳印,每隔一段時間就做些考古題,檢視自己答題跟記憶的狀況,相信你們一定也會考得非常好!
貳、讀享課程
小弟我一二試前都是聽讀享的總複習課程,想先小提一下讀享的網站做的非常直覺,簡單明瞭的分類介面讓我不會迷失在網頁裡;而且可以無限次觀看真的是考生的一大福音。像我當初一試前因為很多法條觀念比較冷僻,課程看過幾遍再加上讀書,也還是沒辦法理解,就可以再回去看課程影片。
相比起二試總複習,我覺得讀享一試總複習才是真正讓我不需要+365的救星。每個老師做的講義都非常精煉,基本上只要認真跟著老師們的解說,再接著把講義的內容看個一遍,去練近五年的考古題之後,再把講義看過一遍,就已經足夠上考場拿到過司法官門檻的分數了(我就是這樣做的)
雖然前面這樣說,但二試總複習也很重要,因為我考研完就沒有再碰民商法,導致我二試考前民商法的程度絕對不足以應付司律,原本很擔心這樣會不會來不及。後來把讀享的二總看完,接著講義看過一輪後,發現大部分的爭點意識都抓回來了,考前再把老師們的講義簡化成自己的考前筆記,民商法的複習就大功告成了!
【推薦師資】
下面我想分享聽完一些老師們課程的心得:
壹、程穎老師-民事財產法、身分法
老師一總會地毯式的複習財產法跟身分法,把比較基礎的概念都帶過,不管是考研後比較沒有時間看民法的民商法組,或是對民法比較沒有基礎的考生們,都非常實用;老師教學的節奏比較輕快,連很習慣都把函授調兩倍速聽的我,有時候都需要倒回去重聽一遍,吸收比較慢的考生們要注意一下,別貪快硬要用兩倍速聽,聽懂比較重要!
二總的話,老師會把教學分成「律師」或「司法官」程度,前者就是考二試前需要特別注意的重要爭點;後者則是可以進階閱讀的文章擷取下來的內容,以利想要考取司法官的同學參照。我覺得這種兼顧所有考生程度的教學方式超讚!(但我自己只看了律師程度的講義,果然只考上律師😅)
貳、程顥老師-民事訴訟法
很推老師一總的上課方式,直接把所有考古題依照年分做成講義,上課跟著老師的例題分析,思考一試的選擇題要怎麼答題,對於我後面在練習考古題的時候超有幫助;如果檢討考古題的時候遇到實在想不出答案的題目,也可以回去對照講義內容,老師很貼心的把簡單的解題過程放在題目的後面,供考生們對照。
老師的二總幫助我最多的是家事事件法,但不是法律程度的提升(畢竟今年還是沒有考家事法),而是安定身心,因為在上課前我對家事法是一點都沒看過,至少上完課後知道近期最重要的大法庭裁定,也比較知道家事法各個章節條文在規定的內容。
參、娟狗老師-刑事訴訟法
沒甚麼好說的,選娟狗得高分。
如果準備刑訴沒看過娟狗的課,不一定會落榜;但如果看過娟狗的課,刑訴一定會考很好。
肆、磯貓人老師-行政法
(到現在還是很好奇為甚麼老師會取這個名字)老師一二總的教學風格都一樣,兩段課程是可以延續著看的,行政法的基本觀念都講解的非常清楚,雖然沒有地毯式地複習,一些重要爭點涉及的概念都還是會鉅細靡遺的告訴考生;我考前針對行政法的複習,也是從老師的總複習講義中擷取成自己的筆記,謝謝老師統整的實務及學說見解。
伍、連芯老師-刑法
個人覺得一二試考題內容落差最大的科目是刑法,還好當初試看連芯老師的一總課程,透過反覆翻閱講義,遇到不會的再回去看老師講解的片段,讓我在短時間內抓到刑總冷僻條文的考法,也更知道怎麼答題。
【書籍推薦】
在實際推薦前,先跟考生們說一聲,不需要對於我們這些分享者的書單太執著,因為每個人的用書選擇都不只有單一的原因,我很多用書都是學長姊推薦什麼,我就買什麼;有些甚至是參加活動的贈書。
你只需要去書店翻一翻,看看哪本書的版面編排、論述方式、整理學說實務的完整度,是你最喜歡的,就挑那本書不斷翻閱就可以了,因為現在大多數的參考書都會整理的非常詳細,內容也相差不遠,別對這件事太焦慮!如果真的看不習慣,再去挑別本就可以了。
二試考前才去買的書,原本只是為了要跟另一本解題書做對比,但讀了之後才發現這本才是我應該一開始就去買的刑法解題書,老師在書的前面幾頁「近年重要實務分析」羅列了幾個重要的判決以及學說見解,讓原本不太清楚這些判決概念的我,能夠更好的釐清相關爭議。
老師在解題的內容上,也盡量用讓人淺顯易懂的文字,清楚的論述讓我可以很快速的背好重要的刑法解題架構。並且在解題後的「類似考題」,雖然沒有完整的寫出詳解,但老師提供的小提示也非常好的引導我練習開標。
而且我很喜歡這本書把傳統的爭點,跟進階的整合性考題以及文章改編題區分開來的編排方式,讓讀者可以依照自己的程度去閱讀。
這本書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老師會把自己的見解寫得很詳細,還提醒我們可以把這些想法當作呈現在考卷上的本文見解!
貳、財產法爭點地圖
這本絕對是要透徹理解民事財產法不能不買的書,幾乎把所有考試會遇到的財產法重要爭點都羅列出來,並且在民法內容相當龐雜的情況下,用最精簡的方式呈現。
因為我研究所考的是商法組,上榜後都沒有時間接觸民法,但是在二試之前還是靠著這本書找回了對財產法的記憶。最常被忽略的物權法,雖然這本書只用了5分之一左右的篇幅,但還是提供了很詳細的架構,個人覺得這個份量的物權解說,搭配考古題的練習,準備司律二試絕對不是難事。
【小叮嚀】
壹、作息
如果再看這篇文章的你很糾結備考的作息的話,我以我自己跟身邊朋友的經驗告訴你,不需要盲目去追求我們這些分享者的作息,我是非常標準做習的人,早上7:30準時起床吃早餐,大約8點初出門,9點左右通勤到圖書館,真正開始看書時間9:30,為了避開中午用餐人潮一路看到1.:30左右出去吃午餐,吃45分鐘回去繼續念書,念到下午5點左右就會收拾東西回家,到家之後如果爸媽還沒買晚餐回家就會稍微舉個啞鈴,或去跑步運動一下,8.左右吃完晚餐繼續念書,最晚到10點就會休息了。(這是考研完接續準備司律那段時間的作息,考研的時候比較拚,都會在圖書館待到晚上7、8點)
當時我一直以為這種作息才有辦法考上,但考完二試後跟朋友聊天發現,也有人是半夜睡覺,下午開始念書;甚至有人每天都是1、2點睡覺,隔天下午才起床,每天都只念一個下午的書,還是考上了。
說這麼多,一方面是給焦慮的你有一個可以參考的基準值,我覺得上述我自己的作息是一般人可以接受的;而另一方面也是想說,如果你沒辦法像我一樣標準的作息準備,也不會因此就考不上,你只要找到最適合自己的節奏,盡全力讀書,該休息的時候也不要虧待自己,這樣就是足夠讓你上榜的作息了!
貳、考試當天
建議大家不要跟任何地方訂便當吃,考試當天就直接去便利商店買吐司吃就好,我知道會餓,但也可以反過來利用飢餓感提醒自己不能鬆懈。我從考研到司律考試當天吃的,基本上就是吐司配水,只有考台大的時候刑法卷提早交卷,跑去附近的便利商店買了奶酥麵包,給大家參考;而且如果吃太飽會想睡覺,考試最忌諱的不是緊張或忘記爭點,而是喪失專注度!
一試會一天就把所有科目考完,所以大家更要保持專注,我最後一堂課寫商法卷的時候,因為真的考很難,再加上已經有點精神不濟了,導致後面一半的考卷都有點失神地在寫。大家千萬要避免這種情況發生,再怎麼累都要告訴自己:「老子/娘就是要今年考上,給我撐住!」。
二試的煎熬又是更上一層樓,畢竟是一年備考的最後階段,所以倒不是專注度的問題;而是手真的會寫到發抖,考試現場當然沒有其他減緩的方法。我唯一可以建議各位考生的方法是,在平常讀書的時候,就找一個適合自己舒緩手腕的方法,到時候第一天考試結束後,晚上就做那個運動讓自己保持在最佳狀態。如果可以的話,第一天考試考完後,那個晚上就貼一個痠痛貼布在手腕上緩解壓力。
雖然很多人都說他們考試的過程當中有貼著膏藥,但我不太建議那樣做,因為真的會降低手腕的活動程度,表現也會跟著變差。大家可能要自己拿捏狀況,我自己是兩天考試時都沒有貼膏藥,回家才貼的。
【結語】
準備過程中會感到時間不夠用是非常正常的事,至少小弟我備考時期身邊的朋友們,每一個月都會相互哭訴「要來不及了」,大家千萬不要被這些焦慮感擊倒,只要撐住,你就一定能考上!
最重要的還是要相信自己,因為只有你才能給自己救贖,當你快要撐不下去的時候,就想想自己為甚麼想要準備這個考試,是為了「證明自己不比別人差」? 還是「想成為可以影響社會的人」?又或是「單純想幫助別人」?
無論是怎樣的初衷,撐到現在的你,會不會想要為了當初有這些想法的自己,繼續努力堅持下去呢? 如果是的話,就請你相信自己一定可以做到,不要去跟別人比較,每個人都活在自己的時間線上,只需要盡全力,讓當初充滿希望的自己感到驕傲就行了! 大家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