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享數位文化股份有限公司
  • 關於讀享
  • 讀享出版
    • 入手指南
    • 書籍目錄
  • 國考小學堂
    • 師資介紹
    • 課程目錄
  • 最新消息
    • 考試公告
    • 立法/實務資訊
    • 優惠訊息
    • 讀享公告
  • 考試資源
    • 上榜心得
    • 下載專區
    • 法學專欄
    • 得分講座
  • podcast
  • 常見QA
  • Search
  • Menu Menu

110律師(勞社)-彭聖倫

【成績】

憲法與行政法:103⁣
刑事與刑事訴訟法:110.5⁣
國文(作文):56⁣
民事訴訟法(一):93.5⁣
民事訴訟法(二):95⁣
公司法、保險法與證券交易法:59⁣
勞動社會法:65⁣
總成績:582(及格標準:538.5)⁣


【背景】

畢業於臺北大學法律系 / 現臺北大學法律系民法組二年級碩士生⁣
司律總共考了三年,連續兩年二試卡400分門檻(都有過1/3門檻)⁣


【讀書方法與考前準備】

我的讀書方法比較特別,因為我只讀教科書,不讀參考書與解題書(買了很多本,但幾乎都是空白的),至於原因……可能單純是覺得教科書比較正統吧。我也不會特別推薦哪本書,因為每本書各有特色,只要合胃口,它就是一本好書。所以我主要想談的是,關於「做筆記」對於法律考試的重要性。

除非你對於法律這門學科很敏銳,不然只讀一遍其實是不夠的,因為你必然會忘光光,如果你是這種人,你絕對絕對要做的一件事就是:「做筆記」。做筆記的好處大概如下:

  1. 每個人的邏輯思維不同,可以建構屬於自己思維的法律體系:

這是最重要的一環,因為並非每個人都是法律天才,看完教科書或參考書(輸入)以後就會寫題目(輸出),所以筆記除了有助於建立自己的法律思維,它本身就是在建構一個輸出的過程。當筆記做到一定程度時,你會發現你不再需要解題書,因為只要你一看出爭點後,腦子裡面馬上就有一個完整的解題策略(也就是你的筆記)。

  1. 容易複習,記憶深刻:

複習超快,也可以多次複習,放在手機甚至可以隨時翻閱,而且因為是自己親手書寫或打字,所以很不容易忘。

  1. 避免不必要的錯誤:

只要有做筆記並在考前翻閱過,至少在考試中就不會發生看過某爭點但忘記具體內容的情形,舉例來說:今年證交法考淨損益與毛損益法,我很確定很久以前有念過,但沒把他們放入筆記中,考試時就想了好久,所以這次證交法就爆了。

  1. 進可攻,退可守:

萬一你不幸落榜時,不需要把讀過的書再重念一遍,因為他們全部都在你的筆記中,你可以大膽地去念新的文章或議題。

⁣
接下來我想分享一下,做筆記時我認為最重要的兩點:⁣

  1. 爭點意識:

大家應該常面臨到,寫題目時無法看出爭點,或無從得出需要討論的法條或請求權基礎,尤其是出題老師就是不想讓你這麼容易看出爭點的時候(例如,題幹問說:試問當事人間法律關係為何?本案程序上是否有瑕疵?),這時如果看不出爭點,你筆記寫得再多也是白搭。所以我建議在做筆記時,也要同時思考「關鍵詞」是什麼,並在筆記上記錄下來。舉例來說:當題目同時出現「委任」與「死亡」這兩個關鍵詞時,就要直接反射出可能會發生「委任終止」的法律效果;當題目同時出現「租賃」與「所有人變更」兩個關鍵詞時,就要討論是否可能有「買賣不破租賃的適用或類推適用」。如此一來,就不會喪失一些無辜的分數。

  1. 建立思考架構:

在做筆記時,筆記的順序一定要照著你預計寫題目時的架構來編排,這樣有助於你在確定爭點是什麼之後,就能夠馬上聯想到整個答題架構,並在短時間內寫出。舉例來說:當我們確定爭點是「限制行為能力人為法律行為」的時候,心裡就該有個大架構:「制度目的:保護限制行為能力人」–>「某甲屬於限制行為能力人(第13條)」–>「甲為法律行為原則上應經同意(第77條),例外無須經同意(第77條但書)」–>「甲未經法代同意即為法律行為」–>「違反效果(第78、79條)」,並照著這個順序去審查要件與書寫。

⁣
至於考前準備的部分,因為我已經是考第三年,所以基本上一天的讀書時間不會超過3個小時,雖然不多,但每天都會固定念,其他時間則還是照常玩樂,甚至考前一個禮拜我還約朋友去唱歌。考前兩個月,我全部都在讀自己做過的筆記,以及寫考古題,就沒有再額外去念其他的東西。


【心路歷程】

我不是個適合讀法律的人,但我把自己變得合適了。這一語道破我學習法律的整個心路歷程。⁣
⁣
在認識法律的過程中,我發現一件事:有些人天生就有讀法律的腦子,而有些人就是沒有,我很確信我是後者。我高中讀的是二類組,興趣與志向也一直是理工科,只是學測數學爆炸,又有學校取向,因此變得剩下法政可以選擇,不然我這輩子壓根沒想到會來唸法律。這是一門與我相距甚遠的科目,我曾一直認為,A+B必然會等於C,然而法律常常出現的是:A+B等於C「或」D「或」E,這種人文科學的思考邏輯,讓我面臨極大的挑戰,還記得大一到大三時,當時就算給我開書考,我還是看不懂法條與題目,也無從下筆,即使動筆仍寫不出一段前後有邏輯的文字,大學成績因此常常墊底。這讓我重新思考:我到底適不適合念法律?直到大四下的某一天,也不知道哪裡來的靈感,就突然開竅了,開始讀得懂法條在寫什麼,心中的法律架構逐漸建立,也是從這天開始,我開始以新的邏輯思維來讀法律,並做起筆記來,我才終於找到屬於自己的法律腦袋。⁣
⁣
最後,我想寫給這次不幸沒考上的司律戰士們:經過這次上榜我又更加確信,運氣真的是司律考試很重要的一環,所以千萬不要覺得自己實力不足(當然這不是鼓勵不讀書的意思),因而灰心喪志。我也曾經落榜了兩年,也曾經看著身邊的朋友一一上榜,體會過獨自黯然的心情,但我從來都不覺得自己考不上,只要你能持續努力,一點一滴地累積實力,就應該要對自己有信心,不能被落榜的陰影所擊垮,最後一定能順利上岸,加油!⁣

2022.09.20

SHARE
  • Share on Facebook

讀享數位文化股份有限公司

讀者服務

讀享雲端學院

全台經銷通路

常見QA與聯絡我們

Join Us

作者/講師招募

人才募集

合作提案

讀享數位文化
(出版部)
Facebook IG Line
國考小學堂
(課程部)
Facebook Youtube Line
寶黛後援會
(老闆)
IG

Facebook

Scroll to top